金银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犀皮漆器的微考据 [复制链接]

1#

如果说《髹饰录》值得仔细挖掘,以还给黄成一个足够高的敬意;夹纻值得详述,让我们足够心痛而珍惜其美;犀皮就值得大加宣传,让它在现代能再次焕发应有的风采。传统的剔红、剔黑甚至剔犀,都失之过于古拙,它的审美门槛可能会让现代人产生距离。但是,犀皮漆器因为色彩跳跃、纹样天成、色泽温润等诸多契合现代审美的特征,应该能替漆器赢回国人的爱。犀皮的纹样变化天然,有着与量产的工业化产品迥异的随意性和“突然”感。如果在工艺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惯常的参与感和DIY属性,它的未来可期。犀皮,有着一种符合中国文化和特质的“受控的洒脱”,在漆器原本就很自由的器形基础上,可以叠加出时尚感与时间沉淀的复合调性。

犀皮也叫西皮、犀毗、虎皮漆、波罗漆、菠萝漆。关于犀皮的名称起源有两个说法-马鞍说和腰带说。唐朝人赵林的记录认为:犀皮漆是匠人从马鞍子上得到的启发,从而率先制作这一工艺的,这个说法后来被元人陶宗仪所引用,其在《辍耕录》中引用了赵林的观点认为:"西皮髹器谓之西皮者,世人误以为犀角之犀,非也。乃西方马鞯,自黑而丹,自丹而黄,时复改易,五色相叠。马镫摩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这段话的大白话解析就是:“犀皮漆不能大多顾名思义地关联犀牛,它应该叫西皮——也就是西方马鞍子皮,是指马鞍子与马镫挨着的位置上,不断被摩擦显露出一层一层的颜色,漆匠就根据这种自然形成的纹样,仿造出现犀皮漆。”——用久了的老皮鞋、皮带或者钱包有颜色上的斑驳和色泽变化,这个我们有生活经验。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附会意涵太草率了,我反对这种说法最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种说法太Low,与漆器的“人设”很不搭。漆器从诞生开始就是血统高贵的奢侈品,是王公贵族才能“玩得起”的高级货,从旧马鞍获得灵感的说法很无稽。这就好像是意大利高端定制皮鞋是通过中国南方的人字拖里面获得的灵感……

犀皮的另一个名称来源是腰带——犀毗。毗这个字有两个意思:肚脐或者脐带;皮革制作的腰带钩或者装饰扣。犀毗作为一个名词是两个意思的合体。犀毗就是犀牛的肚脐,西域人惯用犀牛肚脐附近皮制作腰饰。后来犀毗就成了腰带扣的代称了,《汉书.匈奴传上》:帝赐单于“黄金饬具带一,黄金犀毗一。”汉朝时的黄金犀毗,是贵族身份象征性饰物之一。要这么说西皮也能说得通,西皮=西域人常用的皮质饰物。犀牛的肚脐的坐卧之间磨的光泽纹理迥异与其他部位,这种斑纹的特点与虎皮(其实更像豹皮)纹或者说菠萝的外观纹理相似,犀皮的这些个别称似乎都是说得通的。另外,老百姓或者工匠学问不够,把很难写的“毗”换成好写好认好读的“皮”,这在中国很普遍,犀皮=犀毗,木樨=木须……明代的都穆在《听雨纪谈》也支持这个观点:“犀皮当作犀毗。毗者,脐也。犀牛皮坚而有文,其脐四旁,文如饕餮相对。中一圆孔,坐卧磨砺,色极光润,西域人割取以为腰带之饰。后人髹器效而为之,遂袭其名”。另外,《马氏日抄.犀毗》也支持这个观点:“髹器称犀毗者,人不解其义,譌为犀皮……盖毗者,脐也。犀牛皮坚有文,其脐旁四面文如饕餮相对,中一圜眼,坐卧起伏,磨砺光滑。西域人剸西,剜取之以为腰带之饰……后世髹器仿而之。

三国吴国朱然墓出土的犀皮黄口羽觞耳杯

现存的犀皮漆器随着出土文物的发现已经被推至后汉三国时期,距今年。比如三国吴国朱然墓出土的犀皮黄口羽觞耳杯(图10),不管是最早的犀皮耳杯还是之后的犀皮漆盒(图11),以及现代非遗传承人的漆器都以推光后表面极度光泽的漆器为主。不管是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甘而可复制还原的犀皮漆器,还是江西婺源的程氏父子制作的菠萝漆器皿都是以推光漆器。现代的犀皮或者菠萝漆的工艺复原其实更多是师法于存世的清代诸多的漆器实物。

图11

清代遗存的犀皮漆器不少。雍正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以下简称《活计档》)记道:「太监张玉柱交来波罗漆八仙桌四张……波罗漆香几一张、波罗漆炕桌一张,传旨:俱各送至圆明园交与园内总管。钦此。」;雍正十三年四月十一日另有一则记录:「太监高玉交黑红漆摄丝波罗漆波罗十八套,每套十件,系李学欲、春山进。传旨:此波罗漆水甚不好,着造办处另漆做。钦此。」……可见清中期以犀皮漆的桌(图12)、几(图13)、杯子(图14)等在宫廷还是广泛使用——但是工艺水准已经未在巅峰,明清两袋漆器工艺繁盛,只是在清朝犀皮反而躲在家具而非漆器上,质量和水准停步甚至在晚清大幅下滑。

图12清中期犀皮面心紫檀独足桌图13犀皮桌面的几.清图14清犀皮银里杯

这里有个小细节:活计档里面记载的““黑红漆摄丝波罗漆波罗十八套”,不是记录者CTRL+C复制黏贴的手误,“摄丝波罗漆波罗”是指大漆涂装的帽子。犀皮漆在清朝的时候,北方称此种漆饰为「虎皮漆」或「桦木漆」,南方则称之为「波罗漆」——所以彼时的漆器看样子是南匠的手艺——现在的安徽和江西地区的匠人能恢复犀皮漆,看样子是有渊源的。黑红漆摄丝波罗漆波罗——为了避免“绝望的文盲”那种断句的错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外表处理为「黑红漆摄丝波罗漆」的「波罗」。「波罗」是满语「boro」的音译,是满人夏天所戴的「凉帽」。「摄丝」一词在《红楼梦》一书中仍见使用,第三十七回袭人「便端过两个小摄丝盒子来……」但今日似难再见,摄丝是类似”刷丝“的技法,实现纹饰更富变化的波罗漆效果。黑红漆摄丝波罗漆是用黑红两色漆轮流堆在帽胎上,再用刷子刷出有「波罗漆」效果的花纹。黑红漆摄丝波罗漆波罗就是指”“用摄丝技巧刷出波罗漆效果的黑红两色的凉帽”。

图15现代的犀皮花瓶图16现代的犀皮建盏

犀皮漆在清朝流行但是水平一般。倒是进入了现代,随着工业化水平和加工工艺的进步,现代犀皮漆器向瓷器的致敬和借鉴,比如以犀皮漆技艺制作的建盏,让漆器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比如下图的犀皮花瓶(图15)和犀皮建盏(图16)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